国宝重光,皇皇大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项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是无数大师学者凝集20年心血的巨典鸿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精神力量。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贯彻“五育并举”的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7月22日至7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画微知著”志愿服务队走进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司寨乡司寨小学,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系列宣讲活动。

水墨丹青,赓续传承
主宣讲人冷若涵同学和司寨小学的孩子们度过了充满历史与艺术气息的一天,以《大禹治水图》、《步辇图》等中华名画为例,旁征博引地介绍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特征。他的语言通俗而生动,细致严谨地分析了每幅画所蕴含的美学元素和背后的深刻内涵,以细腻而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们揭开古代绘画神秘的面纱。
亦画亦史,景象再现
主宣讲人王婵同学及其他宣讲成员为司寨小学的孩子们讲授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历史景象。她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万世师表”孔子及其孔子像,令观者顿生“见贤思齐”之心,“精忠报国”岳飞及其画像,令观者顿感“披肝沥胆”之忠心。随后,王婵同学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历史故事,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苏武牧羊图》,以大众耳熟能详的苏武牧羊的故事切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凝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力量。王婵同学以画为媒,连接古今,将画作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幅幅生动而富有深意的画卷之中。
写意抒情,天人合一
主宣讲人张鑫博同学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花鸟画赏析,以时间为轴,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古代花鸟画从史前至六朝的萌发阶段,到唐代时形成独立画科,至五代、两宋时期工笔重彩的繁盛,进而在两宋至明清时期生发出感物抒情的四个阶段,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现了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品读花鸟作品,体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思潮。无数描绘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的精品佳作,让同学们真切的了解古代先民对万物生灵的细致观察,以及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生命观。
诗意栖居,赏画品园
主宣讲人付佳琪同学同学们讲授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园林,先介绍园林、绘画园林和造园之法,进而强调园林绘画中的文化内涵。在园林绘画中,画家们不仅追求画面的美观和技法的精湛,更注重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在付佳琪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解下,同学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渐渐共情于画家的心灵世界和人生追求,进行跨越千年的心灵交流。
随后,付佳琪同学鼓励孩子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同学们进行绘画创作,学习“情景交融”之法,以画笔为媒,一笔一墨,勾勒人生之志,渲染诗画美境。
“绘见”农耕,解译中华民族文明密码
主宣讲人熊垂钧同学和司寨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轻松欢快的一堂课。教室外是一大片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教室内是生动形象的宣讲课堂。虽然“农耕”已经融入乡村孩子们的生活,但古代绘画中的农耕,却是第一次了解到。熊垂钧同学以亦庄亦谐,幽默而不失内容得展示了古代绘画所蕴含的中华农耕文化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让孩子们了解到农耕文明倡导的与科学共生的农业生产智慧、与自然共生的科学理念、与文化共生的耕读家国思想等宝贵文化遗产。
丹青绘古韵,染卡展今风
古色古香的水墨丹青发展至今日,早已衍生出不同的艺术形式,用彩墨晕染的染卡就是其中的一种。主宣讲人罗欣雨同学以染卡为引,与孩子们畅心互动,让孩子们体验中国画中浓淡相生,聚散得当的用墨之妙,课堂上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欢笑间挥洒豪墨,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作出一幅幅独一无二的作品,从中领悟中国画独特的韵味。比中国画简单易上手的染卡,更加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孩子们学习丹青的主动性,潜移默化间提升了孩子们的美学素养。
“画微知著”志愿服务队成员王婵同学表示,此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之行,是我大学生活中极为宝贵的一段经历。正所谓“教学相长”,我在学习、宣讲“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历史景象”中,对中国画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感受到“形神兼备”的中国画中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气节。能够将极具艺术、文学价值的瑰宝向孩子们宣传、学习,一代代进行传承,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知行合一,文画共生。“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文化成果。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我辈的责任与担当,“画微知著”志愿服务队将一直致力于宣讲宣传,弘扬美学瑰宝,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图文/罗欣雨)